996工作制引争议,加班文化是否可持续?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4-16 20:08

一场由程序员发起的反996运动正席卷全网。这场开始于Github的运动全称为996.ICU,缩写自口号“工作996,生病ICU”,戏谑而言简意赅,迅速引起不少996工作制劳动者的共鸣。

实际上,推崇狼性文化的加班制度在国内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劳动者与996工作制的抗争也并非首次,今年年初,有赞公布未来将推行996工作模式的新闻就引发了一波舆论热潮,但辩论的战线拉到今天,关于“996是否合理”“要不要996”的争论依然不休,本期头牌观点(ID:toupaiguandian)梳理专家评论,与你一起聊聊产业发展、劳动者权益这些事。

——存在是否合理?——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业内,加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仅有18.05%的白领不需要加班,26.43%的白领平均每周加班时间在3小时以内,16.09%的白领平均每周加班时间在3-5小时,18.2%的白领平均每周加班时间为5-10小时,12.05%的白领平均每周加班时间为10-20小时。同时,在这些加班人群中,近七成的人表示加班没有补贴。

这种现象深受经济发展背景的影响:互联网行业本就竞争激烈,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公司必须发挥个体最大的劳动价值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员工个人的角度来说,用工作换取更多收入的行为符合初期收入边际效益递增的趋势。

@陈思进

加拿大皇家银行 资深风险顾问

谈起996,早就是华尔街人的常态了。当年的我,别说996了,997、8107都常有,因为我当年(1994年)是以程序员(华尔街叫金融软件工程师)的身份闯入华尔街的,那时,华尔街里别说中国人,就是白人中的东欧、南欧人都凤毛麟角,基本上是藤校毕业的犹太人和WASP白人的天下,能进入华尔街的我,兴奋都还不及,除了做程序,还要拼命学金融,开始不断地朝金融主业转,恨不得住在办公室里。

我这种996是自愿的,是所有华尔街人自愿的,不愿意的人也不会进来。我们的收入是美国人平均收入的四五倍以上,一般做到40岁,头发掉完了,就early retirement,没人抱怨。不过,我不了解国内的情况。

但随着近期移动互联网增速放缓,创业整体背景变差,仅以行业发展来解释996制的蔓延似乎不再足够。新浪微博的运营顾问@李卓认为:

互联网的996,只不过是将以往的隐性加班具象化、条例化了。说得好听一点,叫公开透明,说得不好听一点,叫不要脸。你以为不996,就不忙了?并不是,互联网寒冬之下,统计加班时长裁人的公司也不是没有。

有人可能会说,我就是不习惯996。很简单,要么去反馈和改变,要么去适应,要么走人。有个段子说,面试时问人力,你们这里是朝九晚五吗?人力笑笑说,是。去了以后才发现,原来人力是说自己是朝九晚五。

互联网本来就是快节奏,像媒体行当7*24都可能有事,随时待命,一上班脑袋中的弦就紧绷着,下了班仿佛打了场大仗,还容易过劳肥。一旦你需要工作来维持生活,想拿稍微好一点的薪水,要么接受、要么改变。

如果把眼光放诸此次事件之外,我们会发现,并非互联网一个行业面临着996与否的争执:

@卓先生

新东方/新通 事业部总经理

我先说结论: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绝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专利。

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强度现状符合情理。

工作本身如果简单的按照时间来评估,会让我们流于表面,也容易走偏。

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出国留学顾问,每周六小时就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日常,由于时常帮助客户选校申请写文书以及面试培训,每天八九点下班仿佛也是正常的。后来进入了教育培训行业,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旺季每天10小时,连续半个月满负荷运转也是常事。教学管理者周一到周五做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下班后去高校巡讲,周六日满负荷上课,基本多少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跳出来看,TMK、销售团队、服务团队也经常超出996的工作强度,更别提创业团队。

也有牌友试图从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理论出发来论证996制的合理性,韦伯认为,个人越努力,就越是一个合格的基督徒,也就越有机会得到救赎,放到当今的工作语境中来,这个道理具体被解释为“越努力工作,获得的回报越多”。

@牛文

开辕智能科技 CEO

年轻人最应该做的事是脱贫而不是脱单。

年轻的时候不想996,中年之后就要面对失业赚不到钱的压力,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优胜劣汰嘛。抛出996之外,其他时间也应该不断提升自我,我个人提倡在保持健康的情况下高效工作,不管996还是997,有业绩有收入的提升就ok。

此前,京东公关部门在回应“小部分事业部推行996工作制,大部分即将推行995工作制”的争议时,就将加班制度上升为一种企业文化乃至信仰。

——从业者如何应对?——

希望通过激发劳动者工作热情来提高公司效益的行为本无可非议,但当加班成为一种隐形强制制度,甚至被赋予道德色彩时,个体拒绝的成本由此飙升,我们需要对其合法性提出质疑。

首先,从法理角度来看,劳动者加班时长有一定限制,企业擅自推行996工作制是违法的。

@信阳刘伟律师

中锦律师事务所 律师

《劳动法》第36条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用人单位强制推行996工作制,是严重违反劳动法的,事实上更像是在变相裁员,逼迫员工自行离职,从而不支付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我们认为该单位公然、公开地违反劳动法,严重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应当切实履行监督职责,责令涉事单位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另一方面,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并非仅仅是一个“愿意则留下,不愿意就离开”的简单命题,在裁员声此起彼伏、跳槽成本和难度都激增的背景下,举证难、认定难、违法成本低,劳动者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要再三权衡。

自由撰稿人@李涅斯塔认为,从业人员无非面临两条路径:第一,有智慧地争取提高待遇;第二,有准备地另觅良机。具体来说,有牌友总结:

@马豫庶

宇通集团 科技领域观察者

案例详细过于真实,关注4点:

只有互联网这么苦逼吗?显然不是。媒体广告房地产自主创业,诸多行业皆辛苦。

互联网最近才这么苦逼么? 显然不是。

当我们抵制996,我们究竟在抵制什么?是对以时长论英雄的管理理念,用低效的劳动来获取回报的这种价值体系。甚至是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还损害健康的生活模式。

面对996,我们该做什么?敲键盘骂两句,写万人联名书?吐槽当然可以,至少舒缓了心情。就像房价上涨,吐槽无法解决社政经的各因素影响下的行业沉疴。有良方么?

转行,逃避可耻但有用;

梳理行业内职业规划,多挣钱少加班各取所需;

利用被动延长的工作时间,学习积累,提升自己。

需要承认,在此前多起有关996工作制的讨论最终淹没于无声、多家国产浏览器屏蔽996.ICU的GitHub项目地址后,我们的确很难预测996.ICU会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

但当问题已经被看到,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时,我们依然可以期待,下一步就是改变的开端。

参考文献:

1.被996困住的年轻人:大家都不想被裁,除非晕倒才会休息

https://36kr.com/p/5191465

2.“996工作制”再刷屏,程序员们用这种方式来抗议

3.996工作制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国际化

?full=y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