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次CNNIC报告第二章: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小智卡盟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2-10 03:49

腾讯科技讯 2月3日,小智卡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以下为报告第二章:

一、 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较2020年3月新增网民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

图 15 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9.86亿,较2020年3月新增手机网民8885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

图 16 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近十亿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的网民总体规模已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左右[1]。“十三五”期间,我国网民规模从6.88亿增长至9.89亿,五年增长了43.7%。截至2020年12月,林更新蒋梦婕散步网民增长的主体由青年群体向未成年和老年群体转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网龄在一年以下的网民中,20岁以下网民占比较该群体在网民总体中的占比高17.1个百分点;60岁以上网民占比较该群体在网民总体中的占比高11.0个百分点。未成年人、“银发”老人群体陆续“触网”,构成了多元庞大的数字社会。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动了从个体、企业到政府全方位的社会数字化转型浪潮。在个体方面,疫情的隔离使个体更加倾向于使用互联网连接,用户上网意愿、上网习惯加速形成。网民个体利用流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获取信息;借助网络购物、网上外卖解决日常生活所需;通过在线政务应用和健康码办事出行,不断共享互联网带来的数字红利。在企业方面,疫情的出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按下了“加速键”,在线办公、在线交易等线上化运营方式为企业在特殊时期保持正常运转提供了支撑。在政府方面,政府的数字化应急能力和在线政务服务能力在疫情下不断“淬炼”,在线服务指数由全球第34位跃升至第9位,迈入全球领先行列[2]。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全社会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抓手。

(二)城乡网民规模

截至2020年12月,逃出游客旅馆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占网民整体的31.3%,较2020年3月增长5471万;城镇网民规模为6.80亿,占网民整体的68.7%,较2020年3月增长3069万。

图 17 网民城乡结构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9.8%,较2020年3月提升3.3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较2020年3月提升9.7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3月缩小6.4个百分点。

图 18 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三)网络扶贫成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网络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在“十三五”期间有效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奥巴马抓大盗中文版让更多困难群众通过互联网获取外界信息,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边远地区青少年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力保障了2020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一是强化政策指引,高质量打赢网络扶贫收官战。自“十三五”开局以来,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并从2017年起连续四年印发实施年度网络扶贫工作要点,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确保网络扶贫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成效。

二是夯实发展基础,乡村网络广泛覆盖。截至2020年末,linruyouna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累计支持超过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通达和数万个4G基站建设,其中约1/3的任务部署在贫困村;全国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十三五”初期的不足70%提升至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到98%,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的目标[3]。

三是激活消费市场,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末,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贫困县全覆盖。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9万亿元[4]。“直播+电商”等网购新业态蓬勃发展,网络扶贫让新业态向农村地区延伸,手机成为新农具、电商成为新农活,既方便了消费者,又促进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去”,实现了多赢。

四是构建数字乡村,公共服务逐步完善。乡村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网络扶智不断加速,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2%上升至2020年11月的99.7%[5]。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以信息化支撑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预警和救助服务不断完善。远程医疗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全国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2%[6]。

五是汇聚社会力量,网民参与热情高涨。随着网络扶贫的深入推进,网民对网络扶贫的认知和参与水平明显提升。截至2020年12月,网民在互联网上看到“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宣传”的比例达53.9%,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

图 19 网民对各类网络扶贫活动的认知

了解网络扶贫活动的网民中,参与扶贫宣传点赞、转发、评论的网民比例达50.8%,较2020年3月提升14.5个百分点;参与互联网公益活动的网民比例达48.5%;参与网上扶贫捐款和购买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的网民比例分别达48.2%和39.7%,分别较2020年3月提升4.3和16.7个百分点。

图 20 了解网络扶贫活动的网民中参与各类网络扶贫活动的比例

广大网民认可互联网能“汇集广大网民的力量为贫困群众提供帮助”的网民比例达80.0%;认可互联网能“通过电商帮助贫困群众扩大农产品销售”的网民比例达75.2%;认可互联网能“让贫困群众更方便地获取工作、社保、医疗等信息”的网民比例达74.1%;认可互联网能“通过远程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的网民比例达71.5%。

图 21 互联网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方面发挥的作用

(四)非网民规模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16亿,较2020年3月减少8073万。从地区来看,我国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为主,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62.7%,高于全国农村人口比例23.3个百分点。从年龄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46.0%,较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27.9个百分点[7]。

非网民群体无法接入网络,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数据显示,非网民认为不上网带来的各类生活不便中,没有“健康码”无法进出一些公共场所位列首位,占非网民的27.2%,其次是无法现金支付,占非网民比例的25.8%。买不到票、挂不上号占非网民比例的24.9%,线下服务网点减少导致办事难、无法及时获取信息的比例分别为24.6%和22.9%。

图 22 非网民不上网带来的生活不便

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年龄因素和设备不足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因为不懂电脑/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51.5%;因为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21.9%;因为年龄太大/太小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5.1%;因为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3.3%;因为没时间上网、不感兴趣等原因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均低于10%。

图 23 非网民不上网原因

促进非网民上网的首要因素是方便与家人亲属沟通联系,占比为32.5%;其次是提供免费上网培训指导,占比为30.3%;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是促进非网民上网的第三大因素,占比为30.0%。

图 24 非网民上网促进因素

综合分析上述非网民群体画像以及不上网影响、原因和转化因素,可以发现,我国网民增长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化挑战。未来,要通过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非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数字技术的使用技能,开发更多智能化、人性化适老产品和服务,提升网络服务的便利化水平等多种方式,助力非网民群体共享数字时代的巨大红利。

二、 网民属性结构

(一)性别结构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1.0:49.0,与整体人口中男女比例基本一致。

图 25 网民性别结构

(二)年龄结构

截至2020年12月,20-29岁、30-39岁、40-4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7.8%、20.5%和18.8%,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6.3%,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

图 26 网民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

截至2020年12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40.3%、20.6%;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3月的17.2%提升至19.3%。

图 27 网民学历结构

(四)职业结构

截至2020年12月,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1.0%;其次是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16.9%;农林牧渔劳动人员占比为8.0%。

图 28 网民职业结构

(五)收入结构

截至2020年12月,月收入[1]在2001-5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为32.7%;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9.3%;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5.3%。

图 29 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