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话剧《生死24小时》编剧王伯男接受采访傲气仙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0-08-19 08:58

  天津北方网讯:大型话剧《生死24小时》连日来在津持续演出,傲气仙宗引起全市各界的广泛关注。本剧的编剧、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王伯男(上图)在观看演出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天津成功处置‘歌诗达赛琳娜号’国际邮轮的事例,在国际救援中是教科书级的成功范例。如果世界各国在疫情之后公正客观地评价中国人民的抗疫成就,天津的成功处置,应该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型话剧《生死24小时》由市委宣传部、北方演艺集团出品,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作品根据今年疫情期间本市成功妥善处置“歌诗达赛琳娜号”国际邮轮的真实事例改编而成,剧中的人物、故事都来源于现实原型。该剧由王伯男编剧、钟海执导,水枪版合金弹头演员阵容集合了天津人艺老中青文艺工作者。这部作品所呈现的一场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海上抗疫救援行动和整个科学应急处置过程,展现了本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彰显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展现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就像写书法作品,创作完成后,得挂起来才好整体评价。”王伯男解释说,魔域海盗熊猫“这次作为现场一名特殊的观众,看到演出效果,我同样也很感动。这件事讲述的是天津的故事,与这座城市的人民息息相关。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起立鼓掌。我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

  今年2月,王伯男从媒体上看到天津在24小时里妥善处置“歌诗达赛琳娜号”国际邮轮的新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天津的成功处置,美眉草莓糕与一些国家处理类似事件,产生了鲜明对比。那会儿我就想,这件事非常值得写。”他对记者说,“这事干得太漂亮了。我觉得天津的这次处置非常能体现党员干部们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王伯男有个习惯,晚上睡觉时在床头放上手电筒、小本、一支笔。这样有好词好句的灵感来了,可以立刻记录下来。在创作的那段时间,王伯男着了魔一般,财经927在线收听满脑子都是创作的事。他回忆说:“我平时是挺细心的人。但是创作那段时间,太太也不让我做饭了。说别在做饭的时候还想着创作的事儿,出危险。”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个多月,《生死24小时》的初稿完成了。

  作品中,王伯男将天津的抗疫和全国的抗疫结合起来。作品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童国梁、施一凡等几组家庭,并以点带面地展现题材本身的感染力。王伯男把天津的这次成功处置,总结为“英雄的城市,伟大的人民”。他对记者说:“这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灾难疫情面前众志成城的国家形象的一个缩影。当时天津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守护‘一座城’,不放弃‘一船人’,需要非常大的魄力。这艘邮轮的船东是美国人,意大利人经营,船也不在中国注册。3700多名游客中,大多数是外国人。新冠疫情期间全世界大概有十几艘邮轮相继出现类似情况。天津的处置是最漂亮和成功的。”

  话剧《生死24小时》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全剧。在谈及作品思想时,王伯男表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抗击疫情的阶段性战果,取决于人民的支持,离不开党的领导、各级干部的奉献。天津的成功处置如此,全国抗击新冠疫情亦是如此。“这次抗疫的过程中,政府做得非常好,老百姓看得很清楚。执政为民、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王伯男说,“不仅是对‘一船人’的成功处置,对后续航次果断正确的处理也体现出天津执政者的担当。如果不停掉后面的航次,当时未来的情况就可能更严重。做出这样的决策,天津不仅承担了很大的政治风险,还承担了很大的经济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策,为的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目前《生死24小时》在本市持续演出,不仅成为天津热议的话题,更激起各行各业党员干部、各界群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此王伯男坦言:“我是希望这个剧能唱响津门、走向全国。这部剧表现的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们民族的主旋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希望这部剧能让更多人看到。”(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