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 革命信仰坚如磐石baiud.com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0-08-28 08:54

内容提要:“强欲登高去,baiud.com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82岁的徐振田老人每当擦拭父亲徐智甫的照片时,都会在心中默诵这首诗。他知道,这是父亲生前所喜欢的。

天津北方网讯:“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82岁的徐振田老人每当擦拭父亲徐智甫的照片时,都会在心中默诵这首诗。他知道,这是父亲生前所喜欢的。

徐智甫,原名徐睿,字智甫,1908年5月26日生于河北省蓟县(今属天津市蓟州区)周官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徐振田看来,纽约企鹅餐厅父亲32岁的生命虽短暂,但其坚定的革命信仰将世代流传。

“父亲是一位以知识分子身份走上武装革命道路的人。”少年徐智甫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经常考第一。1926年,他18岁时,考入通县省立师范学校。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始接触进步书刊,激扬向上的文字在徐智甫心里生根发芽后,这个追求进步思想的学生变成了勇士。面对外侮,徐智甫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走上街头,开始了呐喊与抗争。“1932年,热血无赖飞膝击晕父亲24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信仰从此更加坚如磐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38年,徐智甫参与策划的“蓟县马伸桥民团六二?事变”,正式拉开了冀东西部抗日大暴动的序幕。

“这是一段极为艰苦的日子,当时父亲已患有严重的肺结核,他不顾病体,整日整夜废寝忘食地工作,为筹钱、筹粮各处奔走……”徐振田说,其间,祖父徐长荣被伪满洲军骑兵打伤,三晋源木门不治去世,父亲也未能返家参加葬礼。“有国才有家,不打跑日本鬼子,乡亲们永远没有好日子过。”他托人给家里回了个话。

1940年,32岁的徐智甫出任中共昌延联合县第一任县委大大,成为一名在联合抗日政权建设和武装斗争中都十分出色的革命干部。在极其艰苦的斗敌环境下,他和战友们吃树皮、啃冰雪、睡草窝,身患疟疾、肺炎,但始终没有离开战斗岗位,出色地巩固和发展了平北抗日革命根据地。

然而,不幸却在这一年的8月28日清晨降临。在与扫荡的敌人突然遭遇后,美女箭术杀妖经过一番激战未能突围的徐智甫,为保全共产党人的气节,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壮烈牺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父亲牺牲后,敌人竟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带回示众。”徐振田声音哽咽,1949年,母亲才将父亲的遗骸接回家乡,现安葬于盘山烈士陵园。

“父亲死得悲壮,死得大义凛然!”1938年9月1日出生的徐振田,见父亲徐智甫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时,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他对于父亲的了解,更多是通过母亲和其他人的讲述,但徐振田清楚,父亲的这种大义凛然,来自于深明大义,来自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来自于坚定的革命信仰。

信仰如磐。“父亲最后一次离开家时,这样对母亲和家人们说,不用争置房产,将来的中国会是个强国,点灯不用油,种地不用牲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即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徐智甫的革命必胜信念依然坚定。

继承父亲遗志,是徐振田一生努力的事。“参军报国,是我14岁时的选择,但因为年龄小,个子不够高,人家没要。”徐振田不甘心,他改变方式,立志靠知识报国。有心人天不负,1957年,徐振田如愿考上大学,大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需要时,敢于献身。”徐振田立下誓言。大学里,徐振田用手中的笔写了很多有影响的文章。进入省委机关工作后,他更是兢兢业业,夙夜在公。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第三天,他就主动请缨参与抗震救灾。两个多月,60多天,他一直冲锋在救人减灾第一线。“党有需要,人民有需要,就要义无反顾。”这是徐振田的坚定信念。

如今,徐振田也把这种信念传给了下一代人。采访中,徐振田15岁的小孙女徐卓娅欣喜地告诉记者,今年7月她入了团,以后还要入党,继承太爷爷的遗志。“硝烟虽去,日月犹记;我辈后人,永世之忆……”今年恰逢徐智甫烈士牺牲80周年。作为曾孙女,徐卓娅将代表家人,在8月28日太爷爷牺牲的日子,朗诵这首诗给他听。(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

文章评论